linux 安装并配置rsync
young / / / 阅读量

安装rsync

yum安装

[root@localhost ~]# yum install rsync

编译安装

上传安装包并解压(rsync-3.1.3.tar.gz)

[root@localhost ~]# cd rsync-3.1.3
[root@localhost ~]# ./configure
[root@localhost ~]# make  make install
切记一定要关selinux!

服务器配置rsync

修改配置:

# 把原来的disable ,YES改成NO
[root@localhost ~]# vim /etc/xinetd.d/rsync

配置rsync配置文件,/etc/rsyncd.conf(需要手动生成)

vim /etc/rsyncd.conf

log file = /etc/rsyncd/rsyncd.log 
pid file = /etc/rsyncd/rsyncd.pid
lock file = /etc/rsyncd/rsyncd.lock
# 指定用户密码对文件
secrets file = /etc/rsyncd/rsyncd.secrets

# 允许的IP段
hosts allow = 192.168.3.0/24,192.168.2.0/24 

# 是否允许列表
list = yes

# rsync以什么用户组身份启动
uid = root
gid = root 

# 最大连接数
max connections = 100

use chroot = no 
[test]
#模块目录
path = /root/mongodb

# 说明:这个选项最好加上,否则再很多crontab的时候往往发生错误你也未可知,因为你不可能天天去看每时每刻去看log,不加上这个出现错误的几率相对会很高
ignore errors

# 描述信息,可以任意填写
comment = www bak

# 认证的用户,服务器必须存在这个系统用户
auth users = rsync

# 是否只读(若从客户端同步到服务器必须设置为NO)
read only = no


配置密码文件(权限必须600)

[root@localhost ~]# echo 'rsync:Hdsa123_' > /etc/rsyncd/rsyncd.secrets
# 设置密码文件权限
[root@localhost ~]# chmod 600 /etc/rsyncd/rsyncd.secrets

启动服务端

[root@localhost ~]# rsync --daemon --config=/etc/rsyncd.conf

客户端配置

设定密码

[root@localhost ~]# echo 'Hdsa123_' > /etc/rsync.pass
[root@localhost ~]# chmod 600 /etc/rsync.pass

从SERVER端取文件

[root@localhost ~]# /usr/bin/rsync -avzP --delete --password-file=/etc/rsync.pass rsync@192.168.64.11::bak /data/bak /var/log/rsync_client.log

向SERVER端上传文件

[root@localhost ~]# rsync -avzP --progress --password-file=/etc/rsync.pass /data/bak rsync@192.168.64.11::bak

rsync 常用选项

-v, --verbose 详细模式输出 
-q, --quiet 精简输出模式 
-c, --checksum 打开校验开关,强制对文件传输进行校验 
-a, --archive 归档模式,表示以递归方式传输文件,并保持所有文件属性,等于-rlptgoD 
-r, --recursive 对子目录以递归模式处理 
-R, --relative 使用相对路径信息 
-b, --backup 创建备份,也就是对于目的已经存在有同样的文件名时,将老的文件重新命名为~filename。可以使用--suffix选项来指定不同的备份文件前缀。 
--backup-dir 将备份文件(如~filename)存放在在目录下。 
-suffix=SUFFIX 定义备份文件前缀 
-u, --update 仅仅进行更新,也就是跳过所有已经存在于DST,并且文件时间晚于要备份的文件。(不覆盖更新的文件) 
-l, --links 保留软链结 
-L, --copy-links 想对待常规文件一样处理软链结 
--copy-unsafe-links 仅仅拷贝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
--safe-links 忽略指向SRC路径目录树以外的链结 
-H, --hard-links 保留硬链结 
-p, --perms 保持文件权限 
-o, --owner 保持文件属主信息 
-g, --group 保持文件属组信息 
-D, --devices 保持设备文件信息 
-t, --times 保持文件时间信息 
-S, --sparse 对稀疏文件进行特殊处理以节省DST的空间 
-n, --dry-run现实哪些文件将被传输 
-W, --whole-file 拷贝文件,不进行增量检测 
-x, --one-file-system 不要跨越文件系统边界 
-B, --block-size=SIZE 检验算法使用的块尺寸,默认是700字节 
-e, --rsh=COMMAND 指定使用rsh、ssh方式进行数据同步 
--rsync-path=PATH 指定远程服务器上的rsync命令所在路径信息 
-C, --cvs-exclude 使用和CVS一样的方法自动忽略文件,用来排除那些不希望传输的文件 
--existing 仅仅更新那些已经存在于DST的文件,而不备份那些新创建的文件 
--delete 删除那些DST中SRC没有的文件 
--delete-excluded 同样删除接收端那些被该选项指定排除的文件 
--delete-after 传输结束以后再删除 
--ignore-errors 及时出现IO错误也进行删除 
--max-delete=NUM 最多删除NUM个文件 
--partial 保留那些因故没有完全传输的文件,以是加快随后的再次传输 
--force 强制删除目录,即使不为空 
--numeric-ids 不将数字的用户和组ID匹配为用户名和组名 
--timeout=TIME IP超时时间,单位为秒 
-I, --ignore-times 不跳过那些有同样的时间和长度的文件 
--size-only 当决定是否要备份文件时,仅仅察看文件大小而不考虑文件时间 
--modify-window=NUM 决定文件是否时间相同时使用的时间戳窗口,默认为0 
-T --temp-dir=DIR 在DIR中创建临时文件 
--compare-dest=DIR 同样比较DIR中的文件来决定是否需要备份 
-P 等同于 --partial 
--progress 显示备份过程 
-z, --compress 对备份的文件在传输时进行压缩处理 
--exclude=PATTERN 指定排除不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
--include=PATTERN 指定不排除而需要传输的文件模式 
--exclude-from=FILE 排除FILE中指定模式的文件 
--include-from=FILE 不排除FILE指定模式匹配的文件 
--version 打印版本信息 
--address 绑定到特定的地址 
--config=FILE 指定其他的配置文件,不使用默认的rsyncd.conf文件 
--port=PORT 指定其他的rsync服务端口 
--blocking-io 对远程shell使用阻塞IO 
-stats 给出某些文件的传输状态 
--progress 在传输时现实传输过程 
--log-format=formAT 指定日志文件格式 
--password-file=FILE 从FILE中得到密码 
--bwlimit=KBPS 限制I/O带宽,KBytes per second 
-h, --help 显示帮助信息

一般同步传输目录都使用azvP选项.

支付宝捐赠
请使用支付宝扫一扫进行捐赠
微信捐赠
请使用微信扫一扫进行赞赏
有 0 篇文章